沂源县鲁村镇鲁村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艾国:为老百姓服务 就要俯下身子去干

2020年12月16日 15:42 来源: 灯塔-淄博党建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郑艾国,男,1962年5月生,沂源县鲁村镇鲁村三村人,2004年以来任鲁村镇鲁村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3月,当选鲁村镇鲁村社区联村党委副书记。

他是一个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的人,遇到问题和困难,二话不说,不推诿不逃避,立刻想办法解决。任职16年来,他勤勤恳恳,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社会民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图片1.png

党的好政策推着我们走

郑艾国任职以来,始终坚持为百姓服好务、跑好腿的工作理念。在当被问起任职期间最大的感受时他表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对农民越来越好了,包括脱贫攻坚、农村医疗,我们村干部也在政策的推动下慢慢地认识到我们身上的责任。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老百姓说我们孬,为了干好,就不断地往前走。”

郑艾国始终坚持“建好班子、干好实事”工作指导,推动支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刚上任时,村里混乱不堪、人心涣散,面对这种现状,他认为村干部要成为群众公认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光想着领导群众、管理群众是不行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咱不能跟村子里的老少爷们玩虚的,真得俯下身子去干。”

想要当好村干部,他认为,仅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为群众服务的知识和本领。为此,他除了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外,更注重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任职16年来,他时刻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村党员干部中树立了较高威信,给村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郑艾国任职期间还曾跨村兼任过一年的鲁村一村党支部书记。鲁村一村是人数较多的大村,但是换届时却没有选出村书记,于是郑艾国临危受命,担任鲁村一村的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召开党员大会,统一思想。首先解决掉人心涣散、班子凝聚力低的问题,“为什么1000多人的村子里选不出党支部书记来呢,就是心不齐,人心都不齐,就不用谈集体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这些事了。”从此,他每个月召开党员大会,在解决村内矛盾纠纷的同时,着眼长远立足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培养有一定能力的村“两委”成员。仅用了1年的时间,鲁村一村就成立起了新的“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

任职期间,村子里的大事小情总是少不了郑艾国的身影,像经济纠纷、邻里拌嘴,他都能出面给双方调解。之前村子里曾经出现过一次经济纠纷的案件,都已经在法庭立了案,眼看就要打官司了,郑艾国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认为这件事当中有误会的成分,一个村子里的人就怕打官司,邻里之间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打官司之后关系就彻底闹僵了。他主动出面调解,最后两家握手言和,撤了诉。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图片2.png

抓产业促增收  集体经济助扶贫

郑艾国上任之始就开始考虑村子的经济发展问题,可是鲁村三村由于地势原因,没有地可种,只能从事一些小本经营,村子里唯一的化工厂还因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郑艾国上任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化工厂进行资产重组,盘活了资金,引进了新兴产业,救活了厂子。

郑艾国始终把发展产业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摆在重要位置。他积极依靠库区移民政策扶持,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设蔬菜、香菇种植大棚20余个,虽然规模有了,但是干农业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科学的指导,否则可能会赔得血本无归。意识到这一点,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郑艾国立刻联系正在沂源指导工作的淄博市住建局“四进”工作组,请他们到村子里出出主意。按照他原先的想法是要继续扩大资金投入,一鼓作气做大,但是经过与工作组一整天的市场分析,却最终打消了短期上规模的念头。

工作组提出探索性的产业项目最忌盲目扩大规模。通过分析现有香菇产销产业体系和市场前景后,工作组认为稳扎稳打,利用现有资产取得最大效益才是科学之策。

“工作组出谋划策,运营分析,给出的建议非常切实。”郑艾国表示,积累资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后再根据考察论证情况,适时扩资上下游产业,帮助鲁村三村规避了扶贫产业发展的风险。同时,工作组还将关于“畜牧渔业生产”“农业保险”“‘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等一系列助力农业发展的政策汇编送到了村里,为产业壮大借好政策“东风”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郑艾国积极对外招引,成功引进社会资本投资3000余万元,成立了金东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年纳税200余万元的大户,村里群众不但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14年,协调成立玻璃贴花带富主体一处,如今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能够对外出口,帮助25名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000余元,有效保障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有效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整治环境树新风  文明之花处处开

自任职以来,他带领村班子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村内户户通硬化工作,村内各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亮化。为解决农民灌溉难的问题,他多方筹措资金,修复和新打机井 2眼,整修田间道路2000多米,地下管线1500多米,使全村200余亩耕地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吃饭喝水的问题解决了,郑艾国就开始考虑满足村民精神层面的需求,他积极申请资金改造提升了村子里共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农民文化书屋,并为健身广场配置了体育器材15套。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大堆、垃圾被清理一干,村子里的道路十分整洁。 移风易俗的意识在村民中也是普及开来,十年前,村子里的白公事都是丧事大办,数十米长的出殡队伍、割几百尺白布、从白天到晚上一天的时间,在丧事操办上存在着挥霍浪费的现象,令当事人身心疲惫不已,劳民伤财。如今通过几年的政策宣传,循序渐进,村民们都认识到了移风易俗的优点,文明新风也已经在鲁村三村吹起来了。郑艾国说:“老百姓素质越来越高了,这是我工作这十几年来切身体会最深的,说明咱们农村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郑艾国自任职以来,村庄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优秀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本人多次被评为沂源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中共沂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