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淄博党建 >组工动态 >本地动态

淄博市博山区:“三驾马车”领跑博山文旅!

2021年02月01日 09:43 来源: 灯塔-淄博党建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20年,是博山区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大收获的一年。

      烟火犹存的颜神古镇古窑村、移步异景的红叶柿岩旅游区、山清水秀的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古朴蜿蜒的齐长城……博山区因四时而变的风物景貌,源远流长的颜神文化,它们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厚底韵。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博山区文化旅游工作以“一个目标、三个聚力”为战略部署,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指引,狠抓项目建设,繁荣公共文化,精准宣传营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终在2020年得以全面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文旅之都建设也因此实现了飞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

“三驾马车”领跑文旅加速度

      “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旅游的好去处。我们来之前是真没想到博山的雪景这么美,博山菜如此好吃。”

      红叶褪去,白雪又至,从青岛出发在山东自驾游的张先生一家,没有赶上红叶柿岩旅游区的漫山红叶,但是在这寒冬时节欣赏到了雪落松间、水汽氤氲的别样景致。可遇不可求的山间雪景,让张先生一家感到不虚此行。

      “你知道‘三驾马车’吗?除了我们已经去过的红叶柿岩,还有颜神古镇—古窑村和三水源,这都是我们在玩的时候知道的。”1月24日,张先生骄傲地向记者介绍道。

      让张先生惊喜的是,不来博山不知道,原来这里有那么多“道道儿”可玩、可看、可吃。现在在他眼中,博山区可是山水胜地、文化名城。看来他的自驾游计划要在博山“耽搁”几天了。

      多点培育,重点打造,博山区文旅产业的繁花盛放贯穿了2020年的每一寸时光。像张先生一样,来到博山区的众多游客,无不被博山星罗棋布的文化旅游景点所震撼。这其中,焕然新生的颜神古镇—古窑村、层林尽染的红叶柿岩旅游区、风光旖旎的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三驾文化旅游马车率先挥鞭疾驰,跑出了博山文化旅游的发展样板,也将博山区文旅事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博山区依托优质工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绿水青山之中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变现现有优质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

      “三驾马车”领跑在前,岜山、北场花海、九龙峪等40余个文旅项目集群成片在后,不断提升着博山文旅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首个国家地理营地进驻博山区,“网红打卡地” 属性浑然天成,美食美器节、红叶节等众多节庆活动更是大大增强了博山文旅的曝光率和知晓率。

      在“三驾马车”的带领下,博山区国庆、中秋假期完美收官。为期八天的国庆、中秋小长假,博山区共接待游客44.89万人次,综合收入达7182万元。博山高速路口进入车辆达到22万辆,文旅市场实现井喷式爆发。

      在一房难求、一餐难求、一车位难求之下,博山区文化旅游这支“潜力股”秒变“绩优股”,整个城市从冷清落寞中“脱胎换骨”。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山涧林野欢声笑语,全域旅游的时代已然到来。

全域旅游打开文旅新局面

      “就这么随意地走在博山的街道上,孝妇河穿城而过,远看蓝天、青山,近瞧琉璃美食,怡然自得,好不惬意。”

      1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孙彤利用寒假时间来到博山区,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找寻创作素材和灵感。但是来了已有几天,毕业设计没有任何进展,反而自己的拍照技术精进了不少,体重也快要“失控”了。

      “这哪儿是工业城市啊,分明就是旅游城市嘛,到处都是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这谁忍得住。”孙彤说。

      如孙彤所言,如今的博山区已不是当年那个机器轰鸣、浓烟滚滚的博山。美食、美器、美景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已经在博山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成了全新“动力”的代名词,也是博山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底气”。

      “‘旅游+’给当下旅游业提供了新思路,而‘全业态+旅游’给博山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出路。”

      1月26日,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告诉记者,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博山区以滚石上山、奋力拼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全力推进的结果。

      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博山区全行业抓提升,以重点文旅项目为抓手,做好“存量”提质和“增量”提质,夯实创建基础,增加了博山区文旅品牌硬实力。

      全域旅游资源联动统筹,提升品牌影响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功,让博山区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新的道路。而作为博山区特色的陶琉产业,更是看到了行业振兴的曙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突破之年,我们将抢抓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品牌优势,提升中国琉璃之乡、中华陶琉文化城的品牌价值,着力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人才培养、产品创新、宣传推广’五个方面创新突破。”

      博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山陶瓷琉璃中心主任刘莲静告诉记者,博山区的陶琉产业将继续引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不断完善陶琉产业发展链条,打造陶琉产业发展集群,持续深化陶琉产业的多元赋能、品牌再造,让博山陶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功,激发了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内生动力,更多的旅游资源参与其中,成就了博山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起点,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齐长城保护蹚出文旅新征途

      “文旅产业既是吃‘老天爷’的饭,也是吃‘老祖宗’的饭。”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表示,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博山区文旅产业在“新”和“旧”的灌溉下展现出勃勃生机。而作为其发展根基和动力的传统文化遗产,博山区并没有“有了媳妇儿忘了娘”,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物保护适应文旅产业的发展,活化了深厚底蕴和价值实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齐长城再一次重现了往日的雄姿。

      众所周知,齐长城遗址博山段横亘博山区7个乡镇、26个村庄,跨经136座山峰,全长共计78.1公里,见证了博山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博山人的记忆和乡愁。

      “为了大幅提升齐长城历史底蕴、文化内涵、景观特色、旅游休闲等的线性带动优势,博山区大力加强了对齐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王伟谈起齐长城来感慨万千。

      如王伟所说,博山区在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齐长城的文化底蕴,推动文物长制的落实,建立区、镇、村党委、政府负责人层层挂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长制组织体系,加强了齐长城本体的保护性修缮。

      齐长城沿线的景观各有特色,石门景区、岭西景区是“有故事”的文化遗址,红叶柿岩依托自然景观融合发展,原山景区、北场花海更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旗帜。

      “塑景观、通断点、重文脉”文旅融合发展策略的实施让齐长城更好地融入到了文旅产业发展中。”王伟说。

      博山区通过打造文化建筑及标志景点,利用齐长城这条大景观轴,将原本被分割的景区融合,用文化营造和串联,创造了超高人气的众多博山网红点、打卡地,形成了虚实对比、穿越时空的对话,为文旅融合蹚出了新路子。

      “2021年,我们将按照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立足‘文旅之都’建设的目标定位,继续抓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公共文化、文物保护、宣传推广、市场管理等各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巩固提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向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冲刺。”王伟说。

      回望2020年,累累硕果已成过往;展望2021年,博山将在文旅发展之路上大踏步前进。(中共淄博市博山区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