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郝德林:新中国第一批人民海军

2022年08月01日 00:00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他今年91岁,有着近70年的党龄,是新中国第一批人民海军,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戎马一生,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一路跟党走到现在,看到国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心里非常痛快和高兴。”虽然脸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但郝德林依然精神瞿铄、声音洪亮。

  从“要饭娃”到一名医护兵

  1932年10月,郝德林出生于济南市平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经常吃不上饭。16岁时他过够了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正巧部队路过休整,他便参军,被收编到山东鲁中军区卫生部医疗队工作,主要是在前线对伤病员进行救护、转送工作。

  “淮海战役时,国民党的飞机俯冲扫射,当时我们看到飞机来了都跑到路两边隐蔽起来,但是用来拉伤员的驴车没办法藏起来,飞机一扫射毛驴就都跑了。”郝德林当时年纪虽小,却非常勇敢,战事最吃紧的时候,他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了多名伤员。淮海战役结束后就被整编到三十五军了,并随军南下到了江苏沛县,开始渡江。

  “我印象还挺清楚,在1949年4月23日的晚上,从南京浦口渡长江到了南京的下关,到下关后天就亮了,然后又从中山路走到黄油路,通过了国民政府的大楼,潜伏在南宁一个五层的科学工程大厦里面,在里面住了一段时间后搬到了飞机场,后又在南宁郊区住了大概一个多月,来接收一些伤病员,负责看护、护理他们。”郝德林回忆道。当时,医疗队均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白天睡觉、晚上行军,睡就睡在树叶堆起来的床。由于要继续南下,严重的伤病员就转院到后方,不严重的则随军去浙江。据郝德林叙述,他一路随军辗转来到浙江金华,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卫生部,同时还吸纳当地志愿参军的有志青年,成立了一个卫校进行培训。从参军再到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海军,郝德林在一线的卫生救护工作持续了5年....

  编入海军曾载过毛主席

  “过去的船是用日本人的,国民党的,后来船过时了,我们就自己造,1957年咱门国家自己造了5艘船,当时是最先达的,可以发射鱼雷。像军事快艇一样,两个鱼雷发射管发射鱼雷。当时波兰国防部长还来我国进行参观学习。”说起当时造船经历,郝德林滔滔不绝。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海军,任574号艇的指导员,主要负责管辖长江舰、乌江舰、怒江脱、闽江舰等军舰,但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兵,边干活边照顾病人,在此期间,荣立三等功。

  1953年2月,毛主席到长江舰巡查,郝德林所工作的长江舰载着毛主席去到武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郝德林激动不已,他说:“毛主席来到们军舰上,大家心里都很激动,但都站在那里不出声....”

  在视察过程中,毛主席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这句话如灯塔般照亮了勇往直前的方向,在这群热血男儿心中久久回荡。

  之后,郝德林被调到武汉海军学校,两年后又去了长沙政治学校巡逻艇二十一大队。学习了一年半。

  军人一切服从组织命令

  “1958年结之后。一直跟着他整天搬家,在部队工作生活了36年,他一出海就半个月或20多天才回一趟家,在家也是忙工作,一有工作就跑出去了,当兵的就是顾得上大家,顾不了小家....”郝德林妻子回忆道。在妻子心中,郝德林是一个工作狂,心中部队工作排在首要。

  1961年,郝德林从长沙政治学校毕业后,由于海军学校与江西劳动学校合井,又在劳动学校工作8年,因天津办了一所劳动学校,便又调到天津,1972年学校解散被分配到河北,后又从河北调到淄川洪山海军仓库干政委。几年后,又被调到海军811厂工作,1983年9月离休回到山东。

  “当兵的就是服从组织管理,让我去哪我就去哪....”郝德林在任管理岗位期间,多次遇到战士家中有困难,他就默默将自己的工资塞给他们,到战士再还给他时,他则坚决不要,离休后的郝德林依然积极参加慈善捐款活动。

  “我们这代人真的是不忘初心,过去过穷日子,现在看看社会条件这么好,吃的穿的用的比过去强多少倍,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好,从我身上就可以感觉到,真是感谢党”郝德林说。

  70年来,中国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一路劈波斩浪,纵横海疆,勇闯大洋;70年来,中国人民海军从弱到强,一路步履铿锵,走向深蓝,向海图强。祖国的繁荣,军队的强大,离不开千千万万像郝德林这样老兵的忠诚与奉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各个岗位上交上了圆满的答卷。(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