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兵支书”张纪帅:当好“领头雁” 鏖战乡村振兴主战场

2022年11月12日 00:00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纪帅1982年2月出生,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仪仗队服役。200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2014年回到了家乡担任东峪村党支部书记。

  驻港部队的两年军旅生涯培养了张纪帅坚强、敢于担当的性格。近年来,张纪帅先后被淄博市评为“淄博市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淄川区百名好支书”,被中共淄川区委评为“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淄川区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淄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东峪村地处淄川区南部山区,村域面积约1.76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51户385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由淄川城区开车进入西河镇,从峰回路转到曲径通幽,东峪村静卧于山壑之中,坐落偏东,故名东峪。一进村,路边是哗哗作响的水渠和溪流,满目是静谧、幽深的传统村落,东峪村初感觉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颇为相似。往山上走,形态各异的民房将群山之中的窄窄沟壑充分利用,规模不大的村落却处处充满了人间烟火。半山腰,晶莹剔透的冰葡萄种植架一排排,等待游客前来采摘。山顶上,“集装箱”民宿和“公交车”民宿极具风格。游客不仅可以在住宿的同时俯瞰满是风情的东峪、更可以在“集装箱”顶吹着谷风,凭栏远眺郁郁葱葱的金鸡山、碧水荡漾的田庄水库。

  可在张纪帅刚回村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村里是省“十二五”重点贫困村,由于地处深山腹地,交通极不便利,全村耕地面积仅有540亩,山林面积1800亩,村集体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几乎是一张白纸,老百姓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4人,低保户10户16人,很多人为了温饱而发愁。

  虽然那时候张纪帅自己的小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他却一直开心不起来。每每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乡亲们靠天吃饭,领着一点微薄的收入,作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张纪帅于心不忍。2014年4月,恰逢东峪村“两委”换届,张纪帅抱着饮水思源、为家乡父老服务的心态,放弃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事业,鼓起勇气参加竞选。凭着不错的口碑和老百姓的信任,经过严格的层层选举,张纪帅被选为东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进入村委后,他始终保持部队作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事事上心,事事亲为。

  发展特色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要摘掉“穷帽子”、改变“穷面貌”,仅仅依靠上级“输血”远远不够,必须找准乡村长远发展的道路,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为加快村民脱贫奔康步伐,张纪帅带领广大村民,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核桃、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业,并牵头成立百樵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0余万元,发动村民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400余亩、有机杂粮200余亩;新建20亩休闲采摘园,种植冰葡萄、猕猴桃和时令蔬菜等,让广大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休闲采摘的乐趣,争取资金50余万元,新建占地2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厂,对农户生产的杂粮、小麦等进行统一加工、销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与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农产品销售供不应求。通过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农业要发展,水、路是关键。上任伊始,张纪帅就多方筹集资金,把村内3000余米自来水管路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全村排查出30余套危房,积极争取政策,进行整修加固;三年的时间,35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彻底改造升级。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以企业龙头带动,广大小农户参与的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抱团发展。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淄博市百樵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200亩杂粮基地为纽带,对杂粮生产过程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包装销售”全方位跟踪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东峪小米”等品牌逐渐打响,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注册成立长寿泉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方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就业带动、产业拉动等形式,年可带动100余户农户实行增收1000元以上,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自小从村里长大,村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在张纪帅的眼中都特别亲切。怎样让村民靠山吃山还能增收致富呢?回村以后,张纪帅通过走访村里的老人、研究机构的专家,仔细盘点了东峪村的资源禀赋。经过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以“做好山水文章,建设生态旅游乡村”为突破口,牵头成立淄博长寿泉乡村旅游有限公司,采取“投资收益+入股分红”方式,实施乡村旅游开发。想通过走旅游开发之路让更多的人走进东峪村,感受家乡之美,带来客流,带来收入。因此,东峪村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先后改造“农家乐”3套、饭庄2户,新建集装箱式休闲房屋5套,改建房车基地1处,打造“农家乐”升级版;聘请专家对村东谷山56间齐兵营和200米城墙进行保护修复,新修(硬化)齐兵营旅游道路800米,新砌碎石林间便道1000米,并配套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其他旅游设施等,充分借助齐文化的发源地这一特定资源大力发展齐文化旅游,让外来游客观赏山村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城乡居民前来休闲度假,示范带动了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建20亩休闲采摘园,种植冰葡萄、猕猴桃和时令蔬菜等,并开展土地认领、葡萄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休闲采摘的乐趣。年接待游客量8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东峪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第五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淄博市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

  东峪村精品民宿展现的是一处独特的风景。作为一种乡愁与乡土相结合的产物,民宿其优势和魅力在于人们把它当作一处心灵的栖息地,生活的“世外桃源”。现代化的集装箱式房屋和房车民宿建造于绿树之间,在幽静的群山怀抱中,让时间静止,让生活慢下来,建筑依山就势,站在集装箱式房屋里面,可以俯瞰东峪村全貌,远处层叠的山峦、田庄水库和天明寺等景观尽收眼底,仿佛人置身于景中,在东峪村既感受到古朴典雅的传统气息,又感受到现代时尚的时代气息,真正实现“动态平衡,人静合一”,整体穿插艺术风格,营造心灵的栖息地。经过5年的运营,东峪村的民宿项目也有了更多的回头客。由于住宿环境独特新颖,周围景色优美,城里人纷沓而来,民宿生意红火起来。不断增加了村民及村集体收入,2021年接待游客量8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东峪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第五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淄博市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张纪帅带领村民搞好人文环境建设,让村民共享生态环境、共享美好生活。目前,村里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一应俱全,为全面优质高效为民服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丰富而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村民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既有业余、通俗、普及的广场舞、合唱团等,又举办了兼具专业、高雅、精品的艺术形茶道、插花等,让村民共享文化活动成果。

  引进矿泉水项目,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为了提升村集体、脱贫享受政策户及动态监测户收入,2021年,东峪村积极争取了衔接资金桶装水生产项目。村内拥有300米深水井,水质优良,具备实施衔接桶装水生产项目条件。项目在今年10月份将建成投产,预计年生产桶装水7200吨,经济效益6.6万元。通过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村居,扩大增收渠道,改善产业生产模式,保护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向土地要效益,以旅游促发展。经过东峪村“两委”班子8年的奋斗,东峪村400余亩的经济果林、200余亩的有机杂粮行销各大城市;2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厂实现产销一条龙,年创产值30余万元。

  在未来的日子里,张纪帅还将继续发扬军人本色,用军人特有的赤诚和坚韧,扎根农村沃土,用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深谋乡村振兴,谱写东峪村转型发展的新华章。(淄博市淄川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