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淄博党建 >基层党建 >农村 >经验做法

牢记初心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28日 17:34 来源: 灯塔-淄博党建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他是远山,于无声处,徒留家人在故乡守望。他,是花甲老人嘴上不时念叨的他,是柔弱妻子只能偷偷放在心中的他。他对扶贫攻坚的信念坚如磐石,他对群众的情感如淄河水连绵不绝,他是村民眼中的“好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眼中的好队长。他,就是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副县级干部,派驻博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兼上结老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同志。

2019年7月,张文积极响应中共淄博市委号召,主动请缨到我市南部山区博山镇担任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在今年5月份他又按照博山镇党委的工作安排,把户口从张店城区迁移到博山镇上结老峪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在该村七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以村为家,视村民为家人,动真情、用爱心、尽能力,与村里党员群众并肩战斗,推进该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有效治理、文明习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帮扶贫困户全部摆脱贫困走向致富道路,切实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扶贫工作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的要求。

“村里来了个对人亲、能干事的好书记,发展了水果产业、修了路、通了自来水、美化了环境,还建起了卫生室和两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这都多亏了张书记呀!”路通了,灯亮了,水有了,百姓的心舒坦了。提起村里这半年的变化,上结老峪全村的百姓都会由衷地这样说。

上结老峪村现有267户、708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个。张文一进村,首先扑下身子调查研究、宣传政策、吃透村情民意工作中。他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大家对生产生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惠农政策不清楚?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困难?他都一一记录下来、放在心里、想办法解决。张文认为,工作用心,才有群众顺心,老百姓没有小事,要拿着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他每两三天就到贫困户家中问寒问暖,经常花自己的钱给村里贫困户买吃的、送用的,谁家有个大小事,都赶紧帮着去处理。

他来村里看到76岁的贫困户任纪美大娘家里喂的鸡下了不少鸡蛋,任大娘一人在家没法出去赶集卖掉,张文就自掏腰包把鸡蛋都买了下来。看到有些贫困户刮风下雨时候都在露天等公交车进城,张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几次跑市公交公司,为村里争取了一套高档公交候车亭,使村民免受了候车时的风刮雨淋。

“竖起党旗,百姓心中才有依靠。”    

为了给上结老峪村找到加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集体收入,有效改进完善村庄治理的路子,张文和村两委干部加班加点,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探讨。有一次,他和大家商量工作因为太投入,从下午上班一直到晚上8点多,竟然没人有饥饿感,把吃晚饭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张文用真诚的工作热情感染着上结老峪村的党员群众,也用严肃的工作态度对该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即时整改,并规范了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量化评价标准。他亲率村里党员同志到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和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参观学习,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张文经常说:“进了上结村,就是上结人”。在上结老峪,他怕开着汽车进村入户显得和村民不亲近,坚持骑着自行车出入;他与腿脚不灵便83岁的贫困户国先扶大爷同吃同住、相互照顾,被人称为有父子般感情的忘年交;他与村两委干部同进同出,共同协调工作、推进落实,成了“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博山镇村两委干部工作的标配。他对村里百姓心怀家人一样的感情与付出,也得到了上结老峪全村人的认可与尊重。有一天晚上,在镇扶贫办加班整理贫困户档案,晚上10点多骑车回村时,被遇到他的一个村民打着车灯默默送了五六里路;提起张文,贫困户91岁的郭莲美老人用朴素的语言说:“俺村里都说张文书记这个人好,他就和俺们的亲儿子一样。”

“视百姓为亲人,化缘建起村卫生室。”

张文到村任职的第一天,他看到村里的老人没地方看病拿药,有时就在村委办公室墙上拴上根绳子挂上药瓶坐在马扎上输液,看到山区贫困群众医疗条件那么差,张文眼含着泪对乡亲们说,请你们放心,咱村里就是再穷,我也一定要把村卫生室建起来。于是张文自己拿出六千多元,请来施工人员把村里闲置的一间屋子简单做了改造装修,又几次上门到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寻求支持,护理学院耿杰院长被张文的真诚之心大为感动,当即表态免费捐赠村卫生室两万元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村卫生室建成那天,看到村里的乡亲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张文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立足产业发展,夯实稳定脱贫之基。”

张文深知,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在于发展产业。上结老峪村自1997年开始由群众自发种植红桃和苹果,但是生产方式长期停留在家家户户小规模阶段,生产效益不高、市场空间小、抗风险能力差。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文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在村里成立果品种植合作社,帮助该村把水果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支撑产业,做成富民强村的优势产业。张文的想法得到了市城市管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帮助村成立了上结红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亲自跑市场,利用同学、朋友关系,把村里的红桃、苹果长期供货市内一所高校和几个单位食堂,还在市供销社的帮助下,成功入选三家超市的鲜果采购基地。到年底,全村标准化果品种植基地将达到12个,形成了“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户到果园打工一年可收入六、七千元,还可参与分红每人1200元,使全村30户69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此举,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村贫困户和村集体从此端上了产业扶贫的“铁饭碗”。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乡村文明之眸。”

村庄之美,在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秩序之美。金秋十月,上结老峪村内整洁的水泥路两旁金黄的柿子树硕果压枝,劳作之后的村民或在休闲广场内跳舞、看书,或聚在家中聊天交流,村内的休闲活动广场不时传出孩子们嘻戏的笑声……村里村外呈现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村民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之所以能得以持续增强,张文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推进者和参与者。

自今年五月份到村任职,张文看到村里没有一处给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就千方百计协调争取资金8万元,利用村内一处垃圾存放点、一处破旧的残垣断壁,建起了两处高标准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张文带领村民大力改善生活环境,他对大家说:“咱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生活环境也得越来越美好,乡风也得越来越文明。”他挥锨执帚,积极投入到村庄自来水入户工程和道路硬化建设中,科学规划施工、没白没黑盯在工地上推进建设进度,他不怕脏累,亲自下手帮助村民清理垃圾。在他的示范和引导下,村里的路更好走了,环境更整洁优美了,村民也逐步树立起了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上结老峪乡村振兴画上了生态的底色。90年代初就在村任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国先亮说:“张书记来到我们村里后做了很多事情,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他富有远见的思路理念、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村全体党员和群众启发很大。”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裤腿沾着泥土,心里装着群众。在上结老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张文一刻也没有停歇,半年多的时间就瘦了15斤。翻开张文的工作记录本,会看到他每个月的计划是什么、每天具体干什么,有哪些工作是已经完成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等,清清楚楚、历历在目。自今年5月份到上结老峪村任职至今,7个月的时间,前前后后累计完成总结报告、资料上报、争取外援、宣传案例等工作事项达120余项。他所担任队长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博山3队,今年荣获中共淄博市委表彰的“担当作为 狠抓落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信息287篇(央级媒体39篇)。因为“五加二”“白加黑”的长期工作状态,张文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严重损耗,2次晕到在村容环境整治和自来水入户工程的现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0年11月,博山区博山镇召开全镇村容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议,当屏幕上播放到上结老峪村果品产业园、村容整治的场景和脱贫户幸福的笑脸时,张文的眼泪随着背景音乐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晴时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心与百姓同忧喜,不破楼兰不归还。”他说,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住在大山里的村部,当只能听到自己呼吸声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奉献的真谛。信心,让张文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冲刺中更加坚定,如今,他已然全身心工作在上结老峪村扶贫大家庭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人这一生,应该把自己活成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中共淄博市博山区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淄博市博山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强化“三个导向”助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乘“五面红旗”荣誉之风,闯出“抓基层、强发展”的创新之路 淄博市博山区: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更满意! 脱贫攻坚扎深根,乡村振兴谋发展